【傑出獎】
崔俊浩(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游淙祺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意於去考察胡塞爾與海德格於現象學還原與意義起源問題上的爭議性課題。海德格曾於1925年的《時間概念史導論》中對於胡塞爾現象學作出了不少的批判。自此,有關胡塞爾與海德格之間的現象學議題就成為了不少現象學研究者感興趣的課題乃至於引起了不少爭議。雖然,現今學界對於此課題的論斷至今依然眾說紛紜,但其中讚同海德格對胡塞爾的批判之聲音似乎佔領著主導性之地位。故此,本研究希望首先去詳細闡明海德格於該著作出對於胡塞爾的批判,爾後從胡塞爾的視角下去重新評估這些批判以及其所依循的思路,繼而試圖從現象學還原這一課題著作來為胡塞爾現象學作出可能的辯論。最後,本研究將在前述討論的基礎上就起源問題去考察兩人之現象學之間的關鍵性分野以及各自在現象學研究中的價值,並且試圖去將兩人之現象學理解為現象學這一標題下的兩個可能的互補性部分。
獲獎理由:
本論文從考察海德格對胡塞爾之純粹意識哲學的批評出發,去澄清兩個問題:第一、基於胡塞爾對於人格之在世存有領域(即所謂的人格主義心理學領域)的還原 ,反駁海德格對胡塞爾未注意到此在(Dasein)關於「寓居於世界中」之存有的先行領會的批評;第二、以分判胡塞爾於哲學晚期關注生活世界之意義的歷史性發生起源(著重於意義體驗的再現與重構)與海德格對領會和解釋存有意義之存有學起源的闡釋(即此在之能在的存有學結構)二者為基礎,提出兩位哲學家於揭露存有意義之思考路徑上相互補充的可能性。
本論文構思清楚、內容豐富,除提供適當的二手文獻,對於一手文本也有精闢的解析。作者雖是碩士生,但處理手法與論述皆很成熟,超出了一般碩士生的水準。提出的問題雖屬一般海德格對於胡塞爾的批評,對於胡塞爾的辯護雖仍有商榷餘地,但這是立場與解讀的問題,對於碩士生而言,是容許有此嘗試與討論的。若就作者的論述能力而言,足堪以傑出的論文來推薦。
獲獎感言:
非常幸運,今年的台哲會在國立中山大學舉辦年度會議。由於這個原因,我才能夠在我的母校,國立中山大學被頒發這項獎項。
首先,非常感謝評審委員們肯定我的努力,授予我這份獎項。而如果這個獎項是一份榮譽的話,那關於這份榮譽,有幾位老師是我必須感謝的。
能夠獲得這項獎項,當然有賴於我的指導教授,游淙祺老師以及宋灝宋老師對我帶來的啟發。這篇論文主要討論的是前期海德格與胡塞爾在現象學上的分歧,並且藉由這個分歧來重新考察兩者的現象學中的意義起源的問題,以及作為胡塞爾之方法的現象學還原。游老師跟宋老師主要的授課範圍就是胡塞爾以及海德格。所以首當其衝,這份獎項離不開兩位的功勞。
當然,除了兩位以外,我當時的口委,亦即我現在的指導教授,吳俊業老師也在過程中給了我不少啟發性的意見。而且,在我求學過程中遇到的其他老師,比如中山大學的其他老師,以及大學時期遇到的老師們,都是功不可沒的,可謂是我獲得的這份獎項的視域中被未顯題化的背景。
最後,請讓我再一次去感謝國立中山學哲學研究所的各位老師以及同學,能夠以一份榮譽來總結我跟中山大學哲研所至今的緣份,很榮幸在我的人生中能夠擁有這樣一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