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獎】
獲獎人:黃柏諭(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論文標題:論德勒茲的欲望概念:感性論、三重綜合及其謬誤推理
指導教授:張國賢
論文摘要:
欲望是德勒茲最著名且複雜的哲學概念之一,本研究試圖以感性論、三重綜合與謬誤推理等三個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中的概念作為理解的線索,突出並深化其哲學意義。本研究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欲望的感性論、欲望的三重綜合以及欲望的謬誤推理。第一部分以《論馬佐赫》、《差異與重複》及《千高原》等著作為基礎,從受虐狂的欲望中的快樂問題引出欲望的感性論。第二部分以德勒茲與瓜達希合著的《反伊底帕斯》為主軸,並參考《差異與重複》對康德的評論,比較三種欲望的綜合與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A版的三重綜合。第三部分討論德勒茲與瓜達希對伊底帕斯情結的批判,他們在《反伊底帕斯》將其批判的主題比作康德的謬誤推理,本文將分析此批判如何從康德哲學中得出意義。最後,本研究結論,德勒茲的欲望概念的內在邏輯,可以依據《純粹理性批判》的架構得到重構。據此,德勒茲實以其欲望概念翻轉了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並且讓康德式批判的精神在當代以新的方式重生。
獲獎理由:
這篇碩士論文從康德哲學的角度對德勒茲的受虐狂概念提出極具原創的解讀,作者對於康德與德勒茲的文本有相當高的掌握,論文中對於問題性的舖展亦有一定的思想張力,特別是以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思考架構作為德勒茲欲望概念的解讀,而以三重綜合往覆來回於康德與德勒茲之間,既是《純粹理性批判》的「概念分析論」,亦是《差異與重複》的時間的自為重複,本論文的這個獨特的研究取徑相當一新耳目。
作為一本碩士論文,作者展現了國內少見的哲學論述水準,文筆思路亦流暢有說服力,論述穿梭於康德與德勒茲的著作之間,不僅對於英文與法文文獻有相當好的理解力,對於重要文本的引用、分析與評論亦能準確地指出問題關鍵。本碩士論文展現了極高的哲學研究潛能,在問題性的發展上有獨特的視野,對於哲學論述的掌握亦有極優秀的示範。論文作者在德國觀念論與法國當代哲學間架構了一道相互支持會通的理論橋樑,值得推薦。
獲獎感言:
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張國賢老師的指導、兩位口試委員楊凱麟教授和楊婉儀教授的審查意見,以及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幫助過我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