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111年12月02日(五)7:00-9:00 pm
● 地點:線上(請於19:30前進入會議室)
● 講題:真實、超真實與虛構:對技術作用的三種詮釋探討
● 主持人:林靜秀(靜宜大學生態人文系助理教授)
● 發表人:洪菁勵(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助理教授)
本次講座將以荷蘭技術哲學家Peter-Paul Verbeek對Albert Borgmann的「參與」(engagement)概念的探討出發,藉由技術的多元角色,思考技術在人與世界的關係中扮演什麼角色。Borgmann認為技術威脅人與真實之間的關係,甚至會取代真實。Verbeek則認為Borgmann過度悲觀主義式的強調技術的威脅,於是藉由Borgmann的「參與」(engagement)概念,進一步詮釋參與的不同形式以擴大參與的概念。藉由對參與的擴大詮釋,Verbeek引入技術中介(technological mediation)的概念說明技術如何形成人與真實之間不同的經驗。相較於 Borgmann,Verbeek提出的技術中介論更多強調體驗真實的不同可能性,技術提供更多元的參與真實的方式。我們將透過布希亞(J. Baudrillard)的「超真實」(hyperreality)概念與傅柯(M. Foucault)的「異托邦」(heterotopia)概念與兩位技術哲學家對真實的思考進行對話。技術是否取消或取代真實或只是介入,進而形成不同的真實參與形式?真實的參照點是以什麼為基礎?Verbeek 的技術中介論呈現較樂觀的立場,是否因為尚未把技術的主體化作用納入討論?或者它實則通向傅柯的異托邦虛構?
免費活動 歡迎參加
主辦單位:梅洛龐蒂讀書會X政治大學現象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