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哲學學會
「批判與反思」哲學研讀會
Taiw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Colloquium
「批判與反思」哲學研讀會 執行辦法
籌 備 人:中正大學哲學系 謝世民教授 規 畫 人:清華大學哲學所 吳瑞媛教授
一、 主辦單位:台灣哲學學會
二、 協辦單位: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三、 研讀會之目的與內容:
哲學活動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可以像打球一樣,只要找到對手、場地,隨時可以進行,可以既合作又競爭,而在不斷的操練中,參與者不知不覺地鍛鍊了體 能、提升了球技。本研讀會的目的就是要為台灣在地的哲學社群建立一種可以彼此增進學術體能的合作平台。每一個月都將有一位哲學家,將自己正在發展中的學術 主題(不限領域),寫成草稿(不限字數),邀請各方哲學家(不限專長)一起來討論。研讀會參與者,可以預先閱讀發表人所提供的核心文獻(以兩到三篇文章為 原則;一個月前可向助理索取),且務必事先讀過發表人的論文草稿(二週前提供),提早準備研讀會當天的問題和意見。在研讀會當天,由發表人簡短報告十分 鐘,評論人做評述十分鐘,其餘時間便全部開放討論,主持人將會是另一個靈魂人物,扮演主導討論動向的角色,包括幫忙釐清問題、確定問題已被回答、鼓勵持續 追問、整理不同說法、並綜合討論結果等等。對發表人而言,這是放膽思考的好機會,對其他與會者而言,這則是深入其它主題的學習管道,而對主持人而言,這則 是讓人親身感受哲學探究之活力的最佳舞台──對在地的哲學社群而言,這就是在建立我們自己的球場!
既是重在培養體能,我們希望這種合作平台可以長期地經營下去,目前先規劃兩期:第一期從2007年1月到2007年6月,而第二期從2007年7月到 2007年12月。另外,我們也歡迎各界的哲學同好,無論是哲學系的學生,或是其它學術領域的學者,只要想親身體驗活生生、熱騰騰的哲學討論,都可以一起 來參加,但入場要求絕不容討價還價,一律得事先讀過當天發表的論文,才不會錯失精彩片段。
四、 研讀會之時程安排:
研讀地點: | 國科會人文中心會議室(台灣大學舊總圖) |
聚會時間: | 每個月一次,上旬之週五下午2:00 – 5:00 |
聯絡方式: | 在台哲會網站上公告週知。並於每次開會前一個月,另由台哲會秘書處以電郵方式給所有台哲會會員及各大專院校哲學系所,接受報名參加;凡報名參加者,皆可向本研讀會助理索取文獻閱讀,另於開會前一至二個禮拜再寄送當日擬發表論文。 |
討論方式: | 發表人先做20分鐘闡述,緊接著由評論人做10分鐘評論,然後就進入討論。參與者必須事先參考核心文獻並閱讀論文,在研讀會中主動提問,而主持人則負責串場,幫忙釐清問題、確定問題已被回答、鼓勵持續追問、整理不同說法、並綜合討論結果。 |
五、 參與規劃學者名單(台灣哲學學會理監事):
謝世民(台灣哲學學會會長/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李賢中(台灣哲學學會副會長/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吳瑞媛(台灣哲學學會秘書長/清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方萬全(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朱建民(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汪文聖(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李明輝(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林正弘(東吳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林義正(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林鎮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張旺山(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鼎國(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黃冠閔(華梵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黃慶明(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哲學系教授)
葉海煙(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楊儒賓(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趙之振(清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戴 華(政治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六、 參與成員:
台哲會所有會員及對哲學有興趣之學者與學生。
七、 預期成果:
本研讀會的主要目標在於提升彼此的學術體能、並凝聚在地哲學社群的學術合作氛圍,而這些目標都是長期性的,然而,具體而言,本研讀會將至少促成六篇哲學論文 的初稿、六次讀書研讀會(透過對核心文獻的研讀)、六次深入活潑的哲學討論(學術界少見如此深入的討論)。我們希望持之以恆,讓哲學討論的風氣,像空氣一 般,既不可或缺,又無所不在,這才是延續集體之哲學生命的不二法門。
台灣哲學學會「批判與反思」哲學研讀會
讀書會時程
總計共十二期、七十四場次,感謝您的支持,歡迎參加台灣哲學學會其他學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