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真相時代的來臨,全球化秩序的崩潰與世界局勢和地緣政治變得動盪不安:戰爭持續不斷、南北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全球暖化、數據監控與病毒株的極端變異等天災人禍,都是造成世界社會不寬容、不公正、殘酷、不道德,甚至對人性尊嚴和對虔誠的人的侮辱。為了具體實踐《聯合國憲章》所欲彰顯的寬容與正義精神,1996 年聯合國大會決議每年的 11 月 16 日為「國際寬容日」,期許世界公民面對豐富多彩的不同宗教、文化、思想表達形式以及行為模式採取尊重、接納、欣賞的公正態度與實踐。然而,當代關於寬容的論述(無論涉及在宗教上的寬容,在道德上的尊重,在倫理上排除不寬容,在知識上澄清宗教真理的相對化,或在國家理論上確保通過寬容達至和平等)不再是廣泛意義上的文化或宗教的寬容,而是進一步轉化成社會與政治性的寬容概念。寬容已經被理解為透過社會與政治的包容來伸張正義,以及平衡政治上的不對稱關係。
沒有人想生活在一個正義或寬容都被剝奪的社會,唯有人們彼此尊重與寬容,方能和平共處,進而建立彼此都能接受的規範與原則,方能建構一個公正的社會。可見,當代的寬容概念已經成為一種規範性的概念,與正義理念有著密切的內在構成性關係,即:寬容既以正義為基礎,正義為寬容提供了理由,同時寬容也受到正義的限制,因為正義被視為決定人們應寬容什麼、不應寬容什麼的標準。另一方面,寬容的社會是建立公正社會的基礎。不過寬容與正義都是具有高度詮釋性的概念:有人將寬容視為一種德行或美德;有人讚賞寬容是真正人性本質、最高文化的標誌,是自信,有教養,有風骨的態度或實踐;也有人認為寬容是一種傲慢、權威與以上對下的壓迫性態度,意謂著對他者的一種羞辱或侮辱。不同的寬容概念的詮釋與理解,會涉及到不同正義原則的建構,可見重建當代寬容與正義的概念具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
基於上述,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若望保祿二世和平對話研究中心與輔大哲學系擬於 2025 年 12 月12 日至 13 日,假輔仁大學卓傽樓 4 樓聖保祿廳共同主辦《寬容與正義學術研討會》(Conference on Toleration and Justice),擬邀請已經取得博士學位、在學術研究單位服務的研究員,與教學單位任職的學界先進,還有具有研究潛力的博士班研究生(投稿時請附上指導教授的推薦信),針對下列會議子題提出各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本次會議子題如下:
壹、 徵稿對象:已經取得博士學位、在學術研究單位服務的研究員,與教學單位任職的學界先進,還有具有研究潛力的博士班研究生(投稿時請附上指導教授的推薦信)
貳、 論文大綱繳交日期:有意發表論文者,請於 2025 年 03 月 31 日前以電子檔(MS-Word) 的方式提供個人基本資料(包含最高學歷,服務單位與職稱以及聯絡電話等),論文主題,中文約 500 字(英文約 300 字)的論文大綱與 5 個關鍵字,寄至Justinwu1992@gmail.com(會議助理吳君健先生收)
參、 論文大綱審查結果公告:會議籌備委員會將於 2025 年 5 月 1 日於輔大哲學系系網公告論文大綱審查結果。
肆、 論文全文繳交日期:投稿人請於 2025 年 11 月 20 日前繳交論文完稿。
伍、 會議子題如下:
- 文化與社會層面上的寬容與正義
- 神學與宗教層面上的寬容與正義
- 法律與政治層面上的寬容與正義
- 科技與生態層面上的寬容與正義
- 跨文化領域關於寬容與正義的討論
- 中、西哲學關於寬容與正義相關問題